擺脫經前水腫!4招帶你告別月月腫煩惱

許多女性在月經來臨前會出現「經前水腫」的狀況,常見症狀包括臉部浮腫、腿部腫脹、體重短期上升,甚至會影響衣著舒適度與情緒穩定。經前水腫並非罕見現象,而是受到荷爾蒙變化、水分代謝與生活習慣影響的綜合表現。

經前水腫是什麼?有哪些常見症狀?

「經前水腫」(Premenstrual Edema)是經前症候群(PMS)的一部分,通常出現在排卵後的黃體期,發生於月經來潮前的1週左右。

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臉部浮腫、眼皮腫脹

  • 小腿、大腿脹感或下肢腫脹

  • 手指發脹、戒指變緊

  • 體重短期增加(1~3公斤不等)

  • 情緒煩躁、乳房脹痛、食慾增加等其他經前症狀同步出現

 

為什麼月經前容易水腫?3大原因剖析

1. 荷爾蒙變化是關鍵因素

月經週期中,排卵後進入黃體期,黃體素上升,影響腎臟對鈉與水分的調節,使水分更容易在組織間滯留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女性在經前會感到「腫」。

2. 生活習慣與飲食影響代謝

  • 高鈉飲食(如鹹食、速食、加工品)會讓身體儲水以維持體液平衡

  • 缺乏運動與久坐久站會使靜脈與淋巴回流變慢

  • 熬夜與壓力大會影響內分泌與自律神經,使排水代謝效率下降

3. 體質因素加乘影響

部分女性原本就有脾虛、濕氣重、代謝較慢的體質,容易在經期前後出現水腫,特別是天氣潮濕或壓力大時更加明顯。

 

如何改善經前水腫?實用建議從日常做起

雖然經期前後水腫是生理現象,但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和適當的調理,可以有效減輕不適。

1. 飲食調整:聰明吃,幫助身體排水

  • 低鈉飲食:在經期前一週,盡量減少高鹽食物的攝取,如加工食品、泡麵、醃漬物、重口味醬料等,以避免身體留住更多水分。

  • 多攝取高鉀食物:鉀有助於平衡體內鈉含量,促進水分排出。多吃香蕉、奇異果、深綠色蔬菜、冬瓜、玉米鬚、紅豆等。

  • 足夠水分:別因為怕水腫就少喝水!足夠的水分能幫助腎臟正常運作,促進體內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的排出。建議每天至少飲用2000毫升的水。

  • 避免咖啡因與酒精:咖啡因和酒精雖然短期有利尿作用,但長期可能導致身體脫水,反而讓身體在缺水時更傾向於「留住」水分,加劇水腫。

  • 減少精緻澱粉和糖:這類食物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,進而影響胰島素分泌,間接影響水分代謝。

2. 適度運動與伸展:讓血液循環更順暢

  • 輕度有氧運動:在經期前後,可以進行溫和的運動,如快走、瑜伽、伸展操等,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,加速水分代謝。

  • 抬腿與按摩:睡前將雙腿抬高高於心臟15-20分鐘,或輕柔按摩小腿,有助於下肢積水回流。

  • 避免久坐久站: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活動,伸展身體,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。

3. 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:讓身心放鬆

  • 規律作息:確保充足的睡眠,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復和代謝。

  • 壓力釋放:經期前後情緒波動較大,壓力也會加劇水腫。透過冥想、深呼吸、泡澡、聽音樂等方式,幫助自己放鬆身心。

4. 漢方調理:從根本改善體質

中醫認為經期前後水腫多與脾虛濕盛、氣滯血瘀有關。透過溫和的漢方調理,能幫助身體健脾利濕、活血化瘀,從根源上改善體質,減少水腫的發生。常用的利水消腫漢方包括:

  • 紅豆:利水消腫,有助於排除濕氣。

  • 玉米鬚:利尿消腫,對腎臟排水功能有益。

  • 其他複方草本成分:如荷葉、決明子等,能協同作用,促進身體代謝循環,幫助身體更有效地排出多餘水分。

 

經期前後水腫是許多女性的共同困擾,但它並非無法改善。透過上述的飲食、運動、作息調整,並搭配適合的漢方調理,妳就能更從容地應對生理期的挑戰,告別水腫,找回輕盈自在的自己。

想知道更多日常調理建議嗎? 傳太醫親自為你解答↓↓↓

加入好友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